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党群建设 学生工作 社会服务 政策文件

红色非遗双融合,青春宣讲育新人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08-23浏览次数:

(通讯员 玉光罕 滕志坤 指导老师 程成 刘建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相得益彰,相互成就。非遗活动的体验性、生活化特质,能够打破红色故事传播的说教式困境;红色故事能够为非遗传承提供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载体。近日,湘潭大学“红薪艺续”实践团走进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开展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融合宣讲活动

多维宣讲破圈,打造融合课堂

红色文化宣讲中,团队坚持“提问互动 + 故事引导”,通俗讲解“艰苦奋斗”“初心使命”等精神内涵,让抽象的红色精神转化为青少年能理解、易认同的成长指引。非遗文化宣讲中,团队打破传统“单向讲解”模式,坚持“宣讲+体验”的双轨模式,力求让非遗技艺成为可触摸的文化载体。团队成员向青少年介绍文市瑶乡的扎染技术,并鼓励将红色元素融入扎染创作,让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在互动体验中浸润童心。团队成员在讲解投壶游戏的历史背景、礼仪规范后,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投壶游戏。

(图为团队成员向同学们进行红色文化宣讲)

传承文化薪火,创新融合形式

此外,团队以非遗文化调研视频为素材,鼓励青少年手绘“心中的汝城”,将红色场景与非遗元素融入画作,以“绘画 + 解说”的形式,让青少年成为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的小小宣讲员。

分享环节中,曹洋同学主动讲解其“半条被子” 雕像画作意义:“我们要记住“半条被子”这个军民鱼水情深的的故事。”青少年的积极互动与分享,成为宣讲成效的生动注脚。

(图为曹洋同学进行画作分享)

锚定教育目标,彰显融合意义

此次宣讲活动以青少年文化教育为核心目标,具有三重意义:一,通过具象化红色故事,强化青少年红色认同;二,通过“宣讲 + 体验”,让青少年感受传统技艺魅力,培育青少年非遗素养;三,将红色基因融入非遗传承,让非遗技艺成为红色文化“活载体”,也让红色精神为非遗技艺注入时代内涵,为文化教育提供“红色 + 非遗”创新范式。未来,团队将坚持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融合新模式,推动更多青少年成为红色文化传承者、非遗技艺守护者,让红色薪火与非遗古韵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长,为文化传承与青少年成长注入持久动力。

(图为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栏目最新

热门排行最新发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