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党群建设 学生工作 社会服务 政策文件

踏遍乡土传经验,职业规划伴成长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16浏览次数:

(437ccm必赢国际通讯员 周芳慧 廖芊霓 彭露 指导老师 李伏清 田菂)

乡村振兴, 功在人才, 业由才广。这片广袤的大地,呼唤着职业理想与乡土情怀的同频共振,亟待搭建起个人成长与乡村发展的桥梁纽带。437ccm必赢国际赴娄底市新化县星光职引乡村振兴帮扶团,以职业规划教育为导向,深耕建丰村职业规划教育背景,将高校引擎与基层实践相融合,实现了乡土产业发展与职业能力培育的精准对接。

  715日,437ccm必赢国际星光职引乡村振兴帮扶团于娄底市新化县游家镇建丰村村委会召开三下乡总结会议,为期7天的乡村振兴帮扶实践活动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指示为灯塔,锚定党的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坐标,融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教育理论,在乡村大地书写青春赋能振兴的时代答卷。

(图为队员讨论近期活动成果)

                   一、理论铸魂:乡村人才振兴指方向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为帮扶团的实践理论定向领航。帮扶团深耕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融合职业发展理论等内容,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建丰村青少年职业认知,学会分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戳破“信息茧房”。团队以指导理论学习率先破局,树榜样、讲案例……让职业理想挣脱认知枷锁,在乡村青少年心中播撒“个人发展锚定社会需求”的火种,诠释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辩证统一的深刻逻辑。

(图为运用马克思主义讲解职业相关知识)

二、 调研奠基:洞察产业发展新方位

脚踏着乡土大地,帮扶团带着实践调研这把“手术刀”,仔细剖析建丰村的职业环境。拿服务业来说,我们发现村里有些产业底子不错,但同质化竞争厉害,再加上县城的“虹吸效应”,让发展卡了壳。团队借鉴产业集群理论认为:要把现有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有特色的产业链,再借着本地的生态优势,让产业更有韧性,跟上“协调、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形成良性互动。

三、职教赋能:点亮青春职业理想灯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帮扶团着力聚焦6 - 15岁青少年职业认知盲区,实践团活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打造互动课堂。以调研实际内容为基底,进行职业能力知多少比拼,使职业体验触手可及新农人”“乡村工匠等新兴职业被赋予价值温度,引导青少年将个人成长嵌入家乡建设版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33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 。


(图为互动小课堂)

                     四、长效深耕:锚定振兴可持续航向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真正来地里面写,才叫真本事。帮扶团规划了“高校-乡村”联动的新路子。队长廖芊霓听了队员们的想法后,勾勒出“星光职引”长期辅导的蓝图,将我们的热血洒在建丰村的田地里,长期引导孩子们的职业规划。我们想实实在在响应“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把大伙儿火热的青春干劲,全都撒在乡村振兴的这片土地上,让这些力量真正在村里扎根、发芽。

(图为队员设计的海报)

此次实践,是湘潭大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刃融合社会学、广告学等多学科知识,剖析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的生动尝试。青春赋能振兴,理论照进现实。未来,湘潭大学星光职引乡村振兴帮扶团将不忘初心,催生出更多人才振兴、产业兴旺的累累硕果,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热门排行最新发布
Baidu
sogou